近视手术发展(近视手术的发展历程)奔走相告,

近视手术发展(近视手术的发展历程)奔走相告,缩略图

1、RK(放射状角膜切开术)——1939最早的近视眼激光手术由日本的佐藤教授发明,从此人类开启了拯救近视眼的漫长旅途手术是将角膜周边部位作若干放射状切开条,深度可达角膜全厚的90%-95%但没过多久,很多患者出现了严重并发症。

2、PRK(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19871987年的PRK手术是先刮除角膜上皮组织,应用准分子激光切削角膜中央前表面,使其弯曲度减小,屈光力减弱,从而达到矫正视力的目的但术后角膜上皮下雾状混浊的发生率很高,可导致近视回退、视觉质量下降等问题。

3、LASIK(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 ——19921992年的LASIK保留了角膜上皮层和前弹力层的完整性,避免了PRK术后雾状混浊的发生,手术通过角膜板层刀制作角膜瓣LASIK在角膜的基质层进行手术,角膜瓣复位之后是不可愈合的(只有其外层细胞会愈合,而角膜瓣仍是贴在上面)。

所以有可能出现角膜瓣褶皱、移位、脱离的情况。

4、TORION LASIK(虹膜识别旋转定位及波前像差引导准分子激光手术)TORION LASIK是针对LASIK的更新,运用了高科技精密仪器,操作更加精确,解决了LASIK难以克服的误差问题,提供更高的视觉品质。

5、LASEK(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 ——1996LASEK是在角膜的前弹力层进行手术,前弹力层是可以愈合的,所以更适合军人、运动员等高风险者以及角膜偏薄患者与LASIK手术不同,LASEK手术无需制作角膜瓣,因此也就不会出现角膜瓣相关的并发症。

LASEK与LASIK各有千秋,后者术后痛点小、反应轻、恢复快、效果较稳定、用药时间短。而前者术后会有一定程度的刺激症状、恢复慢、需戴隐形眼镜、避光、用药时间长。

6、EPI-LASIK(微型角膜刀法准分子激光角膜上皮瓣下磨镶术)融合了LASIK、LASEK两种手术方式的优点采用微型角膜刀制作角膜瓣,机械控制,因此比LASIK更精密,制作的角膜瓣更平整,也就没有了角膜瓣相关的并发症。

同时也避免了LASEK使用酒精对角膜上皮的化学毒性作用,术后刺激症状更轻7、半飞秒(全激光LASIK手术)——2005手术过程大致与LASIK相同,只不过制作角膜瓣时,用飞秒激光代替了LASIK的角膜板层刀,比LASIK手工制作出来的角膜瓣更加精确、更安全。

有20mm大切口

8、全飞秒(FLEX、SMILE) ——20111)FLEX:飞秒激光同时制作基质透镜和角膜瓣,20mm大切口2)SMILE:微创,无需制作角膜瓣,切口仅有2-4mm,所以比20mm大切口的半飞秒更有利于保护角膜结构。

完全摆脱了准分子激光和角膜板层刀

纵观发展史,近视眼激光手术也在随着科技的进步而不断更新从刮掉角膜上皮组织的PRK,到掀开角膜瓣再复位的LASIK,再到只需小切口的微创SMILE,手术正向着更加安全、精确、微创、舒适,副作用更小的方向发展。

目前,除了1939年的RK、1989年的PRK已经“光荣退休”之外,其他的几种手术类型仍旧“活跃在工作岗位上”。最主流的是半飞秒,最先进的是全飞秒SMILE。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